草地貪夜蛾又稱秋黏蟲,具有適生區域廣、遷飛能力強、繁殖倍數高、暴食危害重、防控難度大的特點,2019年1月首次傳入我國后,呈現快速蔓延態勢。據全國農技中心病蟲情報,截止2020年5月21日,全國目前已有16省(直轄市)623縣個查見幼蟲為害,發生面積217萬畝,發生以長江流域(北緯31度)及其以南為主。據專家預測,春末夏初,春玉米從南至北進入生長期,加之風場、天氣條件適宜,草地貪夜蛾除在南方省份繼續繁殖為害外,還將蔓延至長江中下游、黃淮、華東、東北和西北等地為害。
一、我市當前發生情況
3月30日,忠縣磨子鄉首次性誘到草貪成蟲,較上年提早20天左右,其后相繼在黔江、酉陽、九龍坡、萬盛等地性誘到成蟲。
5月8日,永川首次查見草地貪夜蛾幼蟲,其后相繼在黔江、合川、高新區、酉陽、銅梁、梁平、江津等地相繼查見幼蟲,發生面積2794畝,其中:玉米1914畝、高粱280畝、水稻600畝;平均百株蟲量4.98頭,合川局部玉米田塊最高百株蟲量52頭;平均被害株率2.84%,江津局部高粱田塊最高被害株率16%;累計防治面積2465畝,防治效果在90%左右。
二、發生趨勢分析
目前,正值我市玉米、高粱、水稻等農作物的關鍵生育期,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性、周邊省份及我市發生情況并結合氣象因素等條件初步分析,預計草地貪夜蛾在我市為害將持續加重,除玉米、高粱、水稻外,其他作物存在被害的風險。各地務必密切關注周邊蟲情動態,及時做好高空測報燈、蟲情測報燈、性誘劑監測,并積極發動鄉鎮技術干部和廣大農戶開展大田普查,一旦發現蟲情,立即上報;加強會商力度,及時發布蟲情預報,有效指導防控。
三、防治建議
(一)生態調控及天敵保護利用。有條件的地區可與非禾本科作物間作套種,保護農田自然環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,發揮生物多樣性的自然控制優勢,形成生態阻截帶。
(二)成蟲誘殺技術。成蟲發生高峰期,集中連片使用燈誘、性誘、食誘等誘殺成蟲。使用性誘劑注意及時更換誘芯。
(三)幼蟲防治技術。抓住幼蟲1-3齡的防控最佳時期,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施藥,注意噴灑在玉米心葉、雄穗和雌穗等部位;瘜W農藥使用參照全國農技中心《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藥劑科學使用指導意見》(農技植!2020〕28號)執行,注意輪換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殺蟲劑,延緩抗性產生,提高防治效果。
1、生物防治。在卵孵化初期,可選擇蘇云金桿菌、球孢白僵菌、金龜子綠僵菌、多殺菌素、印楝素以及甘藍夜蛾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藥噴施。
2、化學防治。防治指標:玉米田蟲口密度達到10頭/百株或苗期至小喇叭口期被害株率5%,大喇叭口期以后10%時,未達標區點殺點治;瘜W藥劑選擇農業農村部推薦應急防治藥劑科學防治。
重慶市種子站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