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沒散,戰火又起,這是一個難得遇見的時代,但真的希望趕快再見,再也不見的再見……糧食安全重要性因新冠疫情而再次被高度重視,又因為俄烏沖突而急速升級。而作為糧食的糧食,化肥的保供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。至于穩價?目前國際通脹形勢依然嚴峻,能源、資源暴漲,生產受威脅、貿易被抑制,舉目皆是漲價支撐,此時只能借用徐志摩的話:“我將于茫茫利好中訪我唯一靈魂之利空,得之,我幸;不得,我命。如此而已!笔裁词悄恰拔ㄒ混`魂之利空”?其實還是保供。做到保供,穩價輕松!然而我們明明等到了鉀肥,卻偏偏等不到保供穩價,何解?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,1-2月份我國氯化鉀進口總量145.97萬噸,僅比去年增加了1.4%;累計均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0%,其中2月份進口均價同比大漲達146.4%。國內氯化鉀之所以不斷大漲,原來如此?呵呵……前10年1-2月份進口數量均值為148萬噸,今年的146萬噸中規中矩并不少,這個數字可以排到第四高;2月份進口均價大漲146.4%,實際上也不過是431美元/噸,折算下來港口完全成本約3150元/噸,而目前港口標準氯化鉀售價可是高達4500-5100元/噸。 再回顧一下2021年的氯化鉀進口情況。2021年全年我國氯化鉀進口了756.62萬噸,前10年均值為758.57萬噸;累計均價256.5美元/噸,折算下來港口完全成本約1900-1950元/噸,當年進口鉀平均售價約3080元/噸。 什么意思呢?并不是說賺錢不好,但是絕沒有很多廠商說的有多么難;進口數量并不少,但是市場總是有很多人在販賣可能少的焦慮來炒漲;去年是這樣,今年還是這樣,如果說吃一塹長一智,那么明顯有些人沒有長。如果真的想保供穩價,為什么不早管?為什么不嚴管?如果真的想保供穩價,為什么不主動匯報、申請和爭?為什么不站出來辟謠?很多人都在談破局,其實鉀肥真正需要的破局,就是上面真正的重視和企業自覺的擔當。 下面再回到市場本身。去年港口和青海的結轉庫存量約330萬噸;1-2月份的進口量為146萬噸,一季度預期進口總量可以達到200萬噸左右;已確定的海運大合同簽單量約200萬噸;邊貿方面保守估計總進口量可達200萬噸左右,歷史看其最大通貨能力在300萬噸以上;另外其他國際供貨商以及老撾、中歐班列等的綜合進口量預計應可以達到100萬噸左右;國產鉀近幾年的產量區間在650-730萬噸。綜合測算,2022年氯化鉀有效可供貨總量至少可以達到1400萬噸左右,滿足市場的基本所需。 明明可以有貨,明明可以管好,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保證進口和生產的順利,保證執行的順利,否則市場還是會缺,還是會大漲。但一個國儲投放已經傳了數次,這次又傳了兩周多了還是沒個說法,這樣的效率著實有些令人無奈。所以各位保重吧!或許這樣才能等到鉀肥回落……
|